第一章 绪论
	(一)考核知识点:
	1.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。
	2.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及研究方法。
	3.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中的伦理道德。
	(二)考核要求:
	1.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。
	2.把握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和研究方法。
	3.明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中所要遵循的基本伦理道德
	第二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
	(一)考核知识点:
	1.理论是什么。
	2.成熟势力说代表人物;双生子爬梯实验;格赛尔三个观点;成熟的含义和发展的本质。
	3.华生唱到的行为主义的三个原则。
	4.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体系:应答性行为的概念;操作性行为的概念;
	5.观察学习的定义;观察学习的认知过程;自我效能感的定义。
	6.人格的结构;心理性欲的发展阶段。
	7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
	8.皮亚杰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;认知发展的阶段。
	9.人的高级心理机能;最近发展区
	(二)考核要求:
	1.格赛尔的成熟势力说
	2.理解并把握华生和斯金纳行为主义观的异同
	3.把握班杜拉社会学习论的革新思想
	4.理解并把握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发展的解释
	5.深入领会皮亚杰相互作用论的实质
	 
	第三章 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因素
	(一)考核知识点:
	1.大脑的反射活动。
	2.遗传疾病。
	3.胎内环境的概念;哪些因素影响胎内环境。
	4.遗传与环境的辩证关系
	(二)考核要求:
	1.把握大脑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特点及其与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。
	2.了解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
	3.了解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
	4.把握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辩证关系
	 
	第四章 认知发展
	(一)考核知识点:
	1.婴儿感知觉发展的研究方法有哪些。
	2.婴儿的感知觉发展
	3.客体永存性概念
	4.婴儿期的其他认知成就
	5.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
	6.学前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;记忆容量
	7.学前儿童的计数原则;数值推理原则
	8.心理理论的概念
	(二)考核要求:
	1.结合皮亚杰的经典研究,把握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,影响及局限。
	 
	第五章 智力发展
	(一)考核知识点:
	1.智力理论的两大类。
	2.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。
	3.智商的稳定性与可变性。
	4.智力发展的差异性。
	5.智力发展评定的量表有哪些。
	6.非智力因素的含义
	7.情绪智力的概念
	 
	(二)考核要求:
	1.把握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,正确认识智力发展过程的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
	 
	第六章 语言发展
	(一)考核知识点:
	1.婴儿期的语音发展
	2.婴儿期的交流发展
	3.语义的发展
	4.语法的发展
	5.语用的发展
	(二)考核要求
	1.了解前言语阶段的婴儿具备的语言技能
	2.把握学前学前儿童词义、句义的发展特点
	3.掌握学前学前儿童语法习得的发展阶段、发展特点
	4.了解学前学前儿童语用技能的发展状况
	 
	第七章 情绪发展
	(一)考核知识点:
	1.情绪的三个成分
	2.情绪在学前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价值
	3.新生儿的三种非习得性情绪
	4.学前儿童基本情绪的发展
	5.学前儿童复合情绪的发展
	6.情绪理解的含义
	7.情绪理解的发展
	8.情绪调节的含义
	9.情绪调节的发展特点
	10.影响情绪调节发展的因素
	(二)考核要求:
	1.了解学前学前儿童情绪的功能
	2.掌握学前学前儿童情绪理解能力的含义、构成及发展特点
	3.掌握情绪调节的含义及主要发展特点
	 
	第八章 人格发展
	(一)考核知识点:
	1.人格的五层含义.
	2.哪些生物学因素会影响人格形成。
	3.气质的概念。
	4.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。
	5.依恋的概念;依恋的发展阶段;依恋的类型;影响依恋的因素
	6.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
	7.家庭结构的类型
	8.同伴的概念
	9.婴儿期同伴关系的特点
	10.幼儿期的游戏三个发展步骤
	11.同伴关系评定的两种方法
	12.同伴关系的五种类型
	13.观点采择的概念
	14.自我的结构
	15.自我认识的概念
	16.自我体验的概念
	17.自我调控的概念
	18.性别概念的发展
	19.性别角色的发展
	20心理双性化
	(二)考核要求:
	1.掌握气质在人格发展中的重要意义
	2.了解托马斯等人对气质研究的贡献
	3.把握有关依恋研究的理论观点
	4.把握同伴关系的概念和研究意义及方法
	5.掌握自我认识、自尊、自我控制的含义,并了解他们的发展特点
	6.理解并掌握性别角色发展的主要理论观点
	 
	第九章 道德发展
	(一)考核知识点:
	1.皮亚杰认为道德的成熟的两方面
	2.皮亚杰研究学前儿童道德发展的两种方法
	3.学前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
	4.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
	5.亲社会行为的概念
	6.影响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因素有哪些
	7.移情的概念
	8.攻击行为的定义
	9.攻击性行为的分类
	10.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的因素
	(二)考核要求:
	1.把握有关学前儿童道德发展的相关理论
	2.能够了解亲社会行为(利他行为)的含义和发展理论,并结合实例来杉树亲社会行为发生、发展和变化的趋势及影响因素
	3.能够了解攻击行为的含义、分类和发展理论,并结合实例说明攻击行为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,以及控制攻击行为的方法。